书画院院士

合肥一项“黑科技”填补国内空白

发表时间:2023/07/10 09:06:43  浏览次数:230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7月7日,2023减污降碳绿色发展峰会在合肥滨湖会展中心召开。会上,发布了全国20个生态环境治理典型案例,合肥一案例成功入选。其中一项“黑科技”填补国内空白。

  记者从现场了解到,该案例为“合肥高新区创新模式,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该区创新建立绿色低碳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率先在合肥实施工业碳积分试点。不断探索工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

  在优化结构提质增效上,高新区不断做“加法”。构建了一套指标评价体系,率先在全省完成绿色发展总规划和降污降碳路径规划编制。这套体系包括减污降碳、能源利用、资源利用、空间绿色、产业绿色、绿色科技、人居绿色、治理现代化8大类40项绿色化指标体系。

  在园区内,不断提升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比例。比如鼓励园区搬运车辆“油”换“电”,新能源公共交通车辆占比100%,新建绿色建筑占民用建筑比例达100%。

  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一个绿色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以光伏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产业为核心的绿色经济,加快建设“合肥高新国际环保科技园”。园区内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企业500余家,2022年的总产值就接近1450亿元。

  该区对园区家电、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等行业实施绿色化改造。创建了园区减污降碳及智慧能源大数据平台,运用大数据从减污降碳角度为招引项目和工业企业“画像”,打造一批“零碳工厂”和“零碳车间”。

  减污降碳,创新是关键。在合肥这一优秀案例中,也体现了科技创新主体集聚效应的重要性。高新区集聚了中国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等30多个科研成果转化平台,还集聚了阳光电源全球新能源研究院等200多个企业技术协同创新平台。这也给了这里聚焦新能源、绿色材料、绿色制造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

  据悉,该地区一企业研发的“兆瓦级跨临界二氧化碳冷热联供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在全国应用推广比例达20%,每年可帮国家节约标准煤5000万吨以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亿吨以上。(记者 张梦怡 实习生 方源)

  来源:合肥晚报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乙11号 电话:     网站技术:众城科技
技术支持:皖ICP备10206367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14001101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 B2-2006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