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院院士

著名书画家/关党生

发表时间:2023/08/16 12:55:52  浏览次数:1118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情系翰墨抒胸臆 卷舒开合任天真

——记著名书画家关党生先生

伍先飞


【人物档案】关党生,安徽合肥人,1960年7月生,现为中国当代硬笔书法家协会理事,全国机关后勤书画研究会副秘书长,安徽省文史研究馆特聘书画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安徽分会会员,安徽省省直书画家协会理事,肖龙士书画研究会副秘书长,供职于安徽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安徽省委省政府接待办公室)。

作品参加全国第一届山水画展、台湾中国当代名家书画精品展、首届花鸟画作品展、华东五省一市美术作品展、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成立五周年书画作品展、全国首届当代硬笔书法家作品展以及安徽省举办的各类书画作品展。

作品发表于《中国书画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审计》、《中国机关后勤》、《安徽日报》等六十多家报刊杂志,发表作品数千件。其艺术简历、作品被选入《中国现代美术家人名大辞典》、《中国当代美术家人名录》、《当代书画篆刻家辞典》、《中国文艺家传集》、《甲骨文书法艺术大观》等大型刊物,有些作品还在全国大赛中获奖,部分作品被博物馆、碑林、国际友人收藏。


眼前是一幅幅笔墨酣畅的现代水墨画——

简括传神的造型能力,大开大合的画面布局,大刀阔斧的笔墨气度,狂放不羁的笔触技巧,黑白二极的灵透墨色,浑然天成的个性魅力……在境界上,充满着诗性的思维、结构与智慧;在造型上,用笔简易,丰富而神,两者兼美;在构图上,突破传统文人画雅淡疏朗,闲情逸致的格局,达到崇高而又宏伟的精神气度;在笔墨上,五色皆备,狂挥醉舞;在技法上,勾、勒、皴、擦、点等技艺娴熟,烘、染、破、泼、积等得心应手;在理论上,强调笔为主导,心到笔到,墨随笔出,笔随心出,完美地表达意境,以取得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而所有的这一切艺术元素符号,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构成了纯粹独立的、独特的、独造的表现性意象,令人感到有如万象奔涌的豪放之美奔至眼前,几乎喘不过气来。画面动静相宜、情景交融,似乎暗藏着一个磁场,呈现着强大的吸引力,目光一旦落入其中,便再也挪动不开……

这就是安徽著名画家关党生先生极具个性的水墨画作品系列。看看这批作品名称——《芭蕉雏鸡》、《祖国泉边》、《莲洁》、《照水芙蕖细细香》……无不诗意盎然,生活气息浓郁,给人无限遐思。

他是一名公务员,浑身隐含着一股浩然大气,正如其绘画作品一样,这位来自于合肥本土的画家给人的第一印象十分具有冲击力:儒雅而质朴、正直而宽容、大气而坚韧、痛快而鲜明!

他何来这艺术造诣?

一、生活哺育了他

关党生出生在合肥,成长在包河边。

一提到包河,人们便自然想到那庄严肃穆、荷香千里、环境优美的包河公园,随后又联想到包公祠、包公像、清风阁……

当年,关党生就住在合肥小东门包河边,孩儿时几乎每天都会到这里来玩耍。这里的每一个景点,每一个故事,都深深地印刻在关党生的心里。

受包拯清官影响及包河周边文化的浸染,关党生从小就显得聪敏好学、机智过人,天生喜爱画画写字。虽然没有受过专业的教育,可他经常借同学订阅的连环画、《延安美术》杂志,照着上面的美术作品临摹。在小学期间,放学后经常背着一个自制的画夹,到车站码头农村写生,或去包公园内,静心看景、听雨画荷。

进入初中后,关党生被学校选为美术组、宣传组成员,经常为学校搞宣传、画宣传画。而此时,正是文革中期,学校上课不正常,社会上经常出现打砸抢现象。这期间,只有搞艺术、搞宣传吃香,他的周围聚集着一批立志考美术学院的同学和画友。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他家搬迁到徽州路文联旁边。如果说人生有宿命的话,成为一个著名画家,这可能就是关党生的宿命!

搬到这里后,关党生结识了孩提伙伴张赞明,并经常和他一起玩。张赞明也喜欢画画,他的父亲是著名油画家张法根,母亲是著名国画家王济美,因为不放心孩子出去玩,他们就让张赞明在家里画画,自然,关党生也就和张赞明在一起画画,一起看着他的父母作画。

时间一长,张赞明的父母就喜欢上了关党生,有时候,他的母亲让关党生坐在那里,做她的模特;有时候,他的父亲就教他画素描速写以及油画的绘画技法……

关党生在这里完成了自己绘画的艺术启蒙。


最重要的是,他家楼下平房住着一位著名画家肖龙士。每次,当关党生背着画夹路过他家门口的时候,肖龙士见着了就喊,让他留下跟他学画画……

因为对绘画艺术的热爱,关党生的内心开始变得格外炙热起来。沉浸在笔墨的世界里,张望远方的他,常常会在不知不觉中沉入风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视野也变得更开阔,而他对艺术的追求,也越发变得执着。

由于家境不太富裕,为了买笔买纸,1975年左右,关党生开始利用自己绘画技艺给一些公司画广告,春节期间到街头写春联、画年画卖,还学会了装裱……他要做一个坚韧的人,撑起自己的一片蓝天。

1977年恢复高考,关党生报考了美术学院,将作品寄了过去并获得通过,专业考试很好,但在文化课考试中外语不行,遗憾而归。

关党生被痛苦和愧疚煎熬着。为了改变自己的生活命运,1979年,他决定参军,走进南京部队12军。

部队给了他人生一次磨练,这种磨练超出了提升个人能力的范畴。这种磨练,转而上升为对生命与意志力所进行的双重考验。

新兵3个月集训后,关党生被分到师炮团野炮连当了一名战士,时间不长,部队领导发现他字写的好,又会绘画,就把他调整当了文书。文书负责连队所有文字材料起草工作,同时承担枪械管理工作,他在完成每天本职工作后坚持画画,坚持写生。团里首长看他很有艺术细胞,将他抽调到团部、师部帮助搞宣传,画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对越自卫还击战中的英雄人物宣传画……

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做生活有心人,这是关党生的生活原则和态度。每到一处,他都虚心的学习,多看多想多写多画!而每努力学习一次,都是一次精神境界的升华,也使他更接近艺术的生命。

关党生出色的工作,得到部队领导的一致认可。鉴于他在绘画上的专长,部队领导经常鼓励他出去采风,深入生活。

在部队里,关党生不仅结识了江苏很多有名的书画家,还走进专业书画培训班学习……

二、艺术滋养了他

因为关党生在部队做文书,1983年复原到原籍后,领导很关心,将他安排在省政府招待所做接待工作。

我们无法否认当年这一工作的优越性。因为工作性质特殊,关党生认识了很多来这里住宿的重要客人。尤其是省文联美协、书协介绍来的重要客人,大多是全国有名的书画艺术家,如林散之、姚志华、王成喜、郭华、卓然、石开等等,这给关党生学习绘画带来了极大地便捷。

让他最难忘的,或者说改变他艺术人生最重要的一位,就是著名书法家李白忍先生!

其实早在七十年代,关党生就熟悉李白忍,不过没有交情。自从李白忍住进招待所与关党生认识后,李白忍对关党生的敬业精神和对艺术追求的态度非常喜爱。之后,每次来合肥就给先关党生打电话,朋友们戏说,他俩几乎到了“称兄道弟”的地步。

有一次,李白忍对关党生说:“你不能就单一地画油画,也要画国画,还要好好练书法……”

那时候,关党生还一心沉浸在学习油画、粉画之中。他认为油画是真正的艺术,中国画是传统东西。而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给“中国画”的发展带来了活力,全国刚刚掀起“中国画”热潮。听李白忍先生这样一说,关党生也开始尝试学习国画和书法。


练书法,他以颜体字入手,从《勤礼碑》到《祭侄稿》再到《多宝塔》,潜心临写,躬耕不缀。他喜欢颜体,不仅是字体本身的结构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浑厚挺拔、开阔雄劲正好跟自己的性格有关,主要原因还有字外的卓越灵性、境界等因素让他为之魂牵梦绕。

李白忍胸怀坦荡,光明磊落,为人正直,每次来合肥,都要询问他的书法学习情况。对关党生在习书过程中存在的缺点,他从不留情面,当面指出来。

多年的刻苦学习,让关党生极强的艺术天赋得到了自由的释放,而老师的艺德和人品,又如雨露般在悄然滋润着他,让他在艺术上获得了突破、思想上获得了提高,积淀并形成了自己的创作意识、价值观念、生活信念以及精神风貌。

由于关党生为人真诚,豪爽大气,那时候很多有名的书画家都和他成为了好朋友,经常去他家里做客、画画,给他书画指点。八十年初他住的房子只有11平方米,书画家要画画时,他就将床上的被褥掀开,铺上别人给的毛毡……不过,这段时间,却是他生活中最快乐、最充实的一段时光。

因为他有着过硬的人物素描、速写功底,在学国画时,关党生是从人物画开始的。为了学习人物画创作技巧,1983年,关党生参加了“黄山画会”第一届“人物画” 班学习,得到了王涛、张建中、郑若泉等诸多老师指教。

正当他潜心钻研时,人物班老师对他说:“你不能单一画人物画,要多样化。”于是,他又尝试着画山水、花鸟画。

1985年,安徽省直机关举办第一届书画展览,一时间,竟雨后春笋般冒出400多幅优秀作品参展,展后选出4幅优秀佳作在《安徽日报》刊登介绍,关党生的人物画《祖国泉边》就是其中之一,同年,他的书法大作参加了全国书画大赛获得了三等奖。李白忍评价他的书法:“党生的字有灵气,有大气,布局章法有创新,将来肯定能超过我”。

为了追求生活,这期间,关党生还在《安徽工人报》、《安徽农村周报》、《培训天地》、《机关后勤》等报刊杂志兼任美术编辑,为《安徽日报》、《安徽法制报》等报刊设计刊头、插图。与画友合作画连环画,很多书画作品在省内外报刊杂志上发表,并多次参加了安徽省举办的书画展、华东地区美术作品展、中国台湾书画精品展等等,还有的作品参加全国书画大赛中获奖……

作为自学成才的典范,八十年代末,关党生通过全省录用干部考试正式转为国家干部。

艺术不仅改变了他的生活,还改变了他的人生!

后来由于工作环境的变化,也由于自己的绘画作品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到九十年代初,关党生也停止了这些兼职工作,开始专心中国画创作。

关党生思维敏捷,勤于学习,富于开拓和进取的精神,因为他在书画方面有一定的影响,单位和外单位领导对他比较关注。这时候,省内两家报社要调他去从事美术编辑,他也想去搞专业,但他唯一要求就是希望能帮助他解决住房问题,可那两家报社对这一要求无法解决;而这时,他又被本单位提拔为办公室副主任,想要住房就自然解决了……最后,他只好选择留下来。

虽然获得了擢升,从招待所走近机关办公室,从事业单位一般干部到机关任处长……但关党生损失更大的,他远离了那些艺术家,远离了一帮绘画好朋友。

关党生说:“这辈子的最大遗憾,莫过于此!”

三、时代造就了他

关党生是在用自己的生命感受着时代和万物。

记得有人曾说过,这世上最难做的便是认真二字。倘若不是真正的痴迷,我想,关党生对艺术也断然不会如此“忘乎所以”。忘,意味着聚精会神、意味着专心致志,或许得益于他这种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忘记”,这才使得他对艺术有了一次次新的感悟。

在他的艺术里程上,不论是中国画人物、花鸟、山水,亦或是插图、刊头、连环画、素描、油画;无论是主动选择还是被动接受,他总是在不闲一日的劳作与担任业余美术编辑的过程中,与文学界、美术界等广泛接触并不断进行艺术上的切磋,从而,这些都夯实了他艺术创作的基础。

关党生对墨色的应用可谓得心应手,墨色本身的韵律感、丰富感和肌理感,在他的笔下自然绽放。他大胆着墨,大胆留白,使画面呈现出黑白二极,有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得到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或写实、或写意、或兼工、或线描……作为一个多能手书画家,关党生不但创作过近百幅插图、刊头、封面设计及连环画,而且他还创作了大量各种题材的中国画……创作题材广泛,以及在面对各种题材与作品时,关党生总能根据不同的需要,采用相适应的创作形式和方法,不断进行深入加工和再创作。或许,也正得益于他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所根植的传统文化这一广袤土壤,得益于他紧随不弃的时代脚步,这才使得他能不断步入新的步韵和主体意识,并由此在艺术创作中,获得了鲜明的民族特色、时代精神和个性色彩,而他的艺术创作也因而对应了民族文化兴趣和审美意识,并由此赢得了社会广泛的肯定和支持。

视野广阔,力写精神。从艺四十多年来,关党生总是以深沉的情怀走进生活,去感悟生活。他善于观察,注重造型,让情感寓于画的深处,为花鸟画传神造境。他始终主张在视觉上创造探求更多的美感形式,坚持与时俱进,讲究作品内涵的精神性与作品外延的面生感;他一贯坚持以昂扬的激情,关注社会生活,让激情洋溢的线条、水墨、色彩、块面交融互动,微妙地传达出花鸟形象的形、神、气、韵,给人以人生的感悟、审美的震撼和喜悦……

他从发表的众多作品的创作实践中,筛选、综合、改良、补充、完善,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后,终于找到了一种能够表现岁月流逝的沧桑感的斑驳纹样,能够将古典与现代、东方与西方融合贯通的形式,继而创作出了有着别出心意的《母子情》、《乡情》、《芭蕉雏鸡》、《兰草》等几十幅花鸟系列作品,散发着自然的生机和唯美的情趣。

曾发表于《安徽日报》的早期作品《包河清趣图》,关党生用大排笔作画,以夸张的手法,恣意挥洒出荷叶、勾勒出茎杆,一笔中,五色皆备,层次分明,令荷杆、荷花、茨菇叶、翠鸟等表现出和谐统一的画面构成,是位难得的大写意花鸟画佳构;如他参加全国书画大奖赛获奖作品的《荷韵》,那洒脱自如的表现手法,在看似对荷叶荷花不留痕迹的随意勾勒中,显示出了其心中自由着意的尺度,使人们在沉思里进入到了一种静谧的境界;又如他的《芭蕉雏鸡》,一群小鸡在芭蕉下悠然自得,每只小鸡笔墨浓淡清晰,笔情纵逸,机趣翩然……

他的花鸟画创作,纵横驰骋,神游八荒,收放有度,泼放自如。他的作品,笔墨醇润、格调高雅、韵意灵妙,色调丰富沉稳,质感强烈,极富现代气息……

关党生的艺术是多方面的,他的山水画作品也极具文人画个性,代表作有《黄山烟云图》等等。

他的水墨山水艺术,以一种“大美”为理想、为追求、为审美取向。他的山水主题特点技法全面,以有形寓无形,以有限言无限,以瞬间示永恒,以点线为元素,简洁粗犷,冲击力大,变化丰富;画面构图紧凑,密而不塞,高度提炼,简洁大气;笔墨酣畅洒脱,透着沉稳与憨厚、写实与写意;线条色彩构成,粗细有度,兼工带写,生意盎然,自成一格;画面中留“白”巧妙,“白”乃“气”,有了“气”,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达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他以自己独特的笔墨语言,去做心灵的仰望着,仰望心中那一片宁静的圣地,仰望中国文化的玄远精神。

所以,生机无限的山水、花鸟之美,在关党生的心中真正变成了精神的色光与心灵的风景。

所以,他的很多国画作品被作为礼品送给外国友人。鉴于他的艺术成就,关党生在1996年和一批老艺术家一起,被省政府文史馆聘为第一批书画家。

四、责任呼唤了他

与关党生先生的访谈始终在一种融洽的气氛中进行。言及自己求索艺术的过往历程,他有意淡化了对成绩的言述,而将自己关注的重点,放在了对于艺术追求的理解上——耐心、专心、恒心,这是他最为推崇的求艺治学的“三心”要素。

其实,关党生是一个与时间赛跑的人。开朗的性格,年轻的心态,以及他广泛的业余爱好,这些都使得他的生活日益充实。他每天早上四五点钟就起床作画,晚上看书读报作画到十一点休息,他说,艺术和创作,已成为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党生始终追求真、善、美。他总是用一种饱含激情的笔触,捕捉湖光山水的情韵,给予人们无尽的美的享受;他既尊重大自然情景、神韵和展示生命成长的客观意境,又注重情感的投入、心灵的沟通,将生命成长灌入了血液,使笔下的生命突出了一种朝气蓬勃的时代力量!

受责任感的驱使,关党生在艺术创作上不断求美、求新、求变,在创新中寻找个性,在自然中表现风格。为了获得这一佳境,他除了学美学之外,还学哲学、文学等。学哲学,使他的人生观、世界观、艺术观等发生了变化;读文学,使他对事物的描述多了一份理解、隽永与浪漫。

现在,他一改从前的画风,将中国绘画中的线条和笔墨结构融和在一起,以淡雅的色彩和滋润的墨色进行诗歌般的述说,使自己的作品造型轮廓清晰明朗,线条凝重稳健,线与色的融合浑然天成,丰富了中国花鸟画的笔墨语言,改变了中国写意花鸟画的传统审美模式。

他的作品呈现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静”。这种静,不仅表现在心静,自然界的物静、宁静等方面,还有深邃幽远的艺术化境。

每次读他的作品,心中都会涌动着一种强烈的对生命色彩的渴望,那种对自然的挚爱、对生命的渲染,在画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每次读他的作品,你会在喧嚣中让心宁静、在浮躁中让绪安静、在善变中让情肃静、在生命中让爱绵延……

在艺术品走向市场的今天,不断涌现出“猫王”“牡丹王”、“梅花王”、等各种称号的大师,使艺术价值体系发生了质的变化,艺术界那些假、大、空等现象,让关党生感到厌恶,焦急和忧虑。

还有一些人不择手段钻营到各种头衔,甚至用金钱来包装、炒作、推销自己,使自己所谓的作品卖出高价钱,让真正的艺术品没有市场!

关党生受包河文化以及军人性格的影响,注定了他的耿直和率真。他不会经营自己,不会阿谀奉承。也正因为他的这一性格,加上美术界的潜规则,注定了他在艺术上“出人头地”要比别人迟来得多!辛苦得多!

但是,他从不做作,无遮掩!他画画,是在画自己,画生活,画时代,画的是艺术的“至纯”、“至上”、“至真”的本质。

这才是艺术家生命的一种真实回归!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乙11号 电话:     网站技术:众城科技
技术支持:皖ICP备10206367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14001101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 B2-2006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