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院院士

甘肃简牍博物馆举行开馆仪式

发表时间:2023/09/08 09:15:23  浏览次数:179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嘉宾在甘肃简牍博物馆展厅内参观。

甘肃简牍博物馆展出的由7枚简牍组成的“康居王使者册”。

      实证汉代丝绸之路具体走向的“里程简”、见证使者商旅往来的“康居王使者册”……9月7日上午,甘肃简牍博物馆开馆,1000余枚见证汉代丝绸之路繁盛的珍贵简牍首次集中亮相,绝大部分为考古发现后首次面向公众展出。

  甘肃是简牍大省,20世纪以来共出土6万多枚简牍,其中汉简居多,占全国出土汉简总数一半以上。然而,由于缺乏展陈场馆,这些珍贵简牍文物大多只能“沉睡”在库房里,仅供学术研究。

  如今,总建筑面积3.7万多平方米的新馆投入使用,一批简牍精品得以走出“深闺”绽放光彩。其中2枚“里程简”尤为珍贵,一枚是1974年出土于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破城子遗址的“居延里程简”,它详细记载了从汉代都城长安出发至张掖郡20个驿置名称及间隔里程。另一枚是1990年出土于敦煌悬泉置遗址的“悬泉里程简”,它记载了河西走廊地区武威郡到敦煌郡12个驿置的详细信息。

  甘肃简牍博物馆整理研究部主任肖从礼说,这两枚里程简“接力”勾勒出汉代丝绸之路东段、长安至敦煌的具体线路走向和重要节点。里程简作为重要实证材料,助力“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在2014年申遗成功。

  展厅里,7枚汉简组成的“康居王使者册”全文293字,记载了西域康居国使者赶着骆驼抵达敦煌后发生的故事。另有1枚汉简讲述了龟兹王和夫人途经敦煌悬泉置时受到高规格接待的场景。还有1枚“浮屠简”显示,早在东汉初年佛教就在敦煌传播并发展。

  “这些书写在汉简上的生动内容,以小见大,弥足珍贵,填补了许多史籍记载‘盲区’,再现了汉代边塞防御体系和丝绸之路繁盛景象。”甘肃简牍博物馆馆长朱建军说。

  据悉,自9月9日起,甘肃简牍博物馆将正式向公众开放,展厅常设“简牍时代”“简述丝路”“边塞人家”“书于简帛”四大展陈,通过实物展示、图文解说、影像互动、场景复原等展示手段,为公众全面、生动地展现甘肃简牍里的丝路文化与中华智慧。(记者 郎兵兵 任延昕

来源:新华网

下一篇:多彩稻画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乙11号 电话:     网站技术:众城科技
技术支持:皖ICP备10206367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14001101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 B2-2006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