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院院士

安徽各地非遗“大集”有年味更有文化

发表时间:2024/02/02 19:58:37  浏览次数:503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安徽各地“村晚”上的非遗“大集”、安徽省“游购乡村 好物迎春”年货市集、安徽供销年货大集……在春节临近而不断开市的各类年货集市上,人们找寻的“年味”不仅是物质上的丰盛,也是文化上的丰盛。“国风”“国潮”热度持续攀升,越来越多人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热爱,让非遗产品成为了今年年货市场上的“明星”。

  在安徽省级非遗铜陵白姜的厂房里,初秋时节收获的新白姜,经历了古老的29道传统工序,正加班加点地封装发货,各种脆嫩可口、味道多样的白姜,将送往全国各地的春节餐桌。

  “我们从一个多月前就开始为春节市场做准备,预计春节期间订单销售额近300万元。”铜陵白姜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金如林说,这两年可以从销量上直观感受到,非遗产品越来越受欢迎,而非遗传承人也在坚持品质的同时为消费者创新服务。“我们专门为年货设计了‘姜来更好’‘好事姜近’等节礼包装,还推出了口味定制的新服务。”他说。

  非遗传承的“匠心”之外,又多了“贴心”,让非遗产品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也让非遗传承与发展更加“活”起来。安徽省级非遗汪满田鱼灯本是黄山市歙县溪头镇汪满田村的民俗,春节期间游村的大鱼灯长达8米。如今,各种小尺寸鱼灯作为文创产品走向市场,来皖南的游客都愿意买上一盏。

  黄山市徽州区潜口镇的古塘菜糕始于清朝末年。今年的“年货版”古塘菜糕上,印上了当地古建筑巽峰塔图案,打造出“非遗+文保”的文创产品,让消费者爱不释手。

  “糕点、年画、臭鳜鱼……真买了不少,还想给亲戚、朋友买一些作为礼物。”来自河北的游客孙伟华说,“用非遗年货作为礼物太特别了,自带中国的历史传承在里面,又有心意又有文化。”(记者 朱青 刘美子)

来源:安庆日报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乙11号 电话:     网站技术:众城科技
技术支持:皖ICP备10206367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14001101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 B2-2006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