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院院士

歙县:加强徽州文脉传承 激活非遗“遗珠生光”

发表时间:2022/11/01 08:52:14  浏览次数:509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歙县是徽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和集中展示地,拥有数量众多、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年来,歙县不断探索非遗的保护模式,依托文旅创意结合,发挥传承人、传承基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在加强徽州文脉传承、全面开展非遗保护利用工作中取得显著成效,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中得到确认、尊重和弘扬。

  “固本培元”,重视项目挖掘。经过持续不断地挖掘、整理,歙县的非遗普查项目已增至452项,目前拥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6项(徽墨、歙砚、徽派盆景、张一帖内科、西园喉科、徽派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省级24项,市级64项,县级170项。先后出版了《歙县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田野调查汇编》《古歙音韵》《徽州技艺·歙县篇》《歙县徽剧志》《徽派盆景技艺大展》《歙县目连戏》等书籍。

  “求实求效”,合理正确利用。目前歙县共拥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1人,省级51人,市级289人,县级549人。拥有省级非遗传承基地4家,市级22家,县级22家。充分依托传承人、传承基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歙县大力发展徽墨、歙砚、徽州三雕、徽派盆景等生产性保护项目产业,先后兴建了歙县文房四宝中心、徽州艺术品市场、中国歙砚城等一批文化旅游商品市场。如已投入使用的“中国歙砚城”,总投资1.5亿元,占地面积80亩,总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拥有店面200余家,集歙砚生产、销售、展示为一体。

  “另开生面”,激发文旅创意。充分发挥徽文化资源优势,全力做好研学游大文章。以徽墨、歙砚、徽州剪纸、徽州民歌等为主的非遗研学游、非遗体验游尤其有特色。歙县老胡开文墨业有限公司(歙县工艺厂)被纳入首批黄山市研学旅游示范点;黄山市歙县聚墨堂墨业有限公司获得“2018年黄山市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称号。支持文化企业和传承人立足传统手工技艺,注入创新元素,研发徽文化特色旅游纪念品。歙县老胡开文墨业有限公司等与国家图书馆、故宫博物院、上海复旦大学等单位开展合作,积极开发非遗文创产品。与腾讯游戏联合举办“徽州古城文创季·王者荣耀x徽文化”活动, 11名各级非遗传承人,结合12种徽派传统技艺,创作出69件文创产品,让徽文化以一种更加贴近年轻人的方式呈现出来,传递徽州非遗的经典魅力。

  “以上率下”,狠抓人才培育。启动歙县非遗“名师带徒”育才工程,通过“以奖代补”方式,培养造就一支技艺精湛、素质优良的非遗传承人才队伍,共有26名传承人带领95名徒弟通过考核。加快职业院校培育进程,安徽省行知学校组建了全国首家非遗教育集团——“安徽省非遗职业教育集团”,成立了歙县徽雕艺术学校,开设砖雕、木雕、歙砚等相关课目,聘请各级非遗传承人实地传授技艺,并采取老生带新生的“小先生制”,培养非遗特色人才。鼓励更多的非遗传承人充分利用各大、中、小学校的教育资源,将自己掌握的技艺,以进校园授课的方式开展非遗的传承和普及。非遗传承人张舜华荣获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项德胜荣获“江淮杰出工匠”称号,曹向忠荣获“十大徽菜名厨”称号,方新中荣获“徽州工匠”称号。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张舜华、吴正辉在2019-2020年度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次。

  “借势借力”,转化内生动力。徽派盆景技艺,在歙县卖花渔村世代传承至今,具有典型的一村一品特色,家族式传承做得特别好。目前全村200余户,670余人,家家制作盆景,从业人员约500人,产品远销全国各地。2018年,卖花渔村被评为“安徽省农村电商示范村”,使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2020年疫情之前,产值按每年10%左右递增,年产值达到1500万元。歙县坚持以传统古村落为着力点,以古民居、乡贤馆、名人馆、村史馆等为载体,遵循“村中有人,人中有故事”的保护和利用原则,将静态的历史遗存与动态的非遗传承相结合,如:三阳镇叶村的《叠罗汉》、许村镇许村的《大刀灯》、雄村镇雄村的《跳钟馗》、璜田乡的《徽剧》、长陔乡的《目连戏》等,都已成为当地非遗的特色亮点。

  同时,歙县为推动非遗项目与群众文化同台,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体验和价值功能,促进夜间消费升级,于2020年6月在5A级旅游景区启动“徽州古城非遗夜市”活动,成为安徽省首个非遗夜市,目前已举办56场活动,让非遗文化走进群众心中,真正得以传承和发展。(方敏 何佳)


来源:中安在线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乙11号 电话:     网站技术:众城科技
技术支持:皖ICP备10206367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14001101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 B2-2006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