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院院士

宣城绩溪:寻年俗——家朋放飏灯

发表时间:2023/01/14 09:38:59  浏览次数:1195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春节是中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之一。许多地方有举行隆重盛大的欢庆活动。内容丰富,热闹喜庆,年味浓郁。在绩溪,也不例外。

  放飏灯,是绩溪县民间游艺活动,相传是从古代的孔明灯演化而来的,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了。早年盛行于绩溪县登源河一带,近年来在绩溪家朋乡得到进一步弘扬,现已被列为宣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飏灯通体用棉纸做成,把棉纸用浆糊粘合成纸箱形状,以尖顶锥形体和平顶圆箱体居多,上尖下圆,高可达5米左右,直径达2米左右。飏灯下设一圆形口,圆口处用铁丝、竹篾扎“飏灯络”,络上置放松明、猪油等耐燃多热量之物,点燃后,以油烟灌满飏灯,推动升空。大型飏灯用1开的整张棉纸100多张糊制而成,由一只大灯和若干小灯组成。大灯通体高可达5米以上,底部糊扎着用铁丝、篾片制成蜘蛛网状的灯络,用来盛放燃料,放飞时,先用一根竹竿撑起,在底部点火。小灯即简易小灯笼,为直径10厘米、高20厘米的圆柱形,用棉纸和小蔑丝、细铁丝扎制,灯内安插蜡烛,等距离系在细绳子上。制作完成的飏灯体型巨大,仿佛一顶巨大的古代帽子,需五六个人才能将它撑起。小灯一般有二三十个,多的有七八十个,越多越壮观。

  放飏灯一定要选择在雪后,这样能够防止引发火灾。放飏灯的地方要求四周空旷,否则影响飏灯放飞。负责放飞的村民都是有经验的,他们一字排开,五六人负责大灯,其他人拎着小灯。对村民来说,能够参与其中,领上一份小飏灯,也是一件幸事。首先将大灯抬离地面,然后开始点火。随着温度的升高,头灯开始慢慢涨开,越来越大,最后变成了一个巨大“气球”,而且开始产生一股向上升的拉力。此时,要慢慢地松开手中的绳子,让大灯缓缓上升。放的时机和速度要拿捏得准确,同时还要考虑到当时风向,否则容易失败。等到大灯升到一定高度后,后面的小灯也会慢慢地被带离地面,升向空中。

  当群灯冉冉升起在夜空时,灯光串串闪烁,情景蔚为壮观。村民手提的小飏灯与通红的巨型飏灯一起呼应,共同演绎着雪花飞舞季节的乡村浪漫。随着烟花的绽放,与飏灯交相辉映,更是壮丽无比。人们抬头仰望飏灯,追着它奔跑着、欢呼着,整个村庄霎时变成了欢乐的海洋。飏灯越飞越高,带着村民的心愿,带着村民的祝福。直到飏灯完全消失在遥远的夜空中,人们才意犹未尽地散去。(绩宣 时乙寒) 

图片6.jpg


中安在线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乙11号 电话:     网站技术:众城科技
技术支持:皖ICP备10206367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14001101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 B2-20060128